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引起原因、传染特性
小儿手足口[1]是指手足口病,高发人群是10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等,一般都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症状严重可能会威胁到患儿生命,并发症包括心肌炎、肺炎、脑膜炎等,此症状主要通过身体接触传播与呼吸道传播。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因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共有20多种类型,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最常见的,发病年龄为5岁以下的儿童,通常表现出发烧、口痛、厌食、手足溃疡等,大部分患儿在患病一周之后就能够自愈,病情也有可能发展严重之后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病因
手足口病[2]是因为肠道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症状非常多样,,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清楚,一般情况下病毒会通过消化道护着呼吸道进入身体,主要和咽部、肠道上的表皮细胞表面相对应的病毒受体相结合,病毒和手提节后之后就会经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

肠道病毒主要是在扁桃体、咽部、肠道的淋巴结大量复制之后,进入血液,这样就会引起相应的组织与器官发生很多炎症反应,少部分患儿因为病毒在靶器官广泛复制,就会引起重症感染,还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
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的普通症状和重症表现是完全不同的,重症病例的症状会有很多,并且较为严重,可能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具体如下所示:
普通症状表现
普通症状往往都是急性起病,会出现发烧、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一般在舌头、颊粘膜、额头比较多,手脚、臀部、腿部都有可能会出现丘疹,后期会转为疱疹,疱疹周围会出现炎性红晕,手足部位会比较多,皮疹数量一般都是几十个,消散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重症表现
神经系统:会出现头痛、呕吐、嗜睡,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昏迷,肢体抖动、眼球运动障碍、肌阵挛、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症状非常之多,通常在2岁以内的患儿身上最为常见;
循环系统表现:皮肤花纹、面色苍灰、四肢发凉,出冷汗,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会出现延长,心率会发生变化,可能变快或者变慢,脉搏可能减速甚至消失,血压可能升高或者下降;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干咳等,肺部能听见湿啰音或者痰鸣音。

手足口病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治疗主要是看患者有没有并发症,如果没有并发症一般是不需要进行治疗[3]的,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之内就能痊愈,主要是要对症进行治疗,如下所示:
急性治疗
控制颅内高压,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4~8小时一次,必要时需要使用呋塞米,利尿治疗;
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病情稳定之后,遵医嘱减量或者停用;
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考虑是否进行筋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

普通治疗
普通治疗主要是对症进行治疗,普通治疗要注意隔离,避免发生较差感染,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或者通过药物进行降温,需要严密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且做好呼吸支持准备,时刻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吸氧。

手足口病护理方法
手足口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做好护理,这样才能有效帮助病情恢复,如果不注重护理很有可能会导致病症更加严重,护理方法如下所示:
- 1. 对患儿进行隔离,避免接触他人造成传染或交叉感染;
- 2. 做好口腔护理,进行对症治疗;
- 3. 注意清洁,勤换被褥、衣服,衣服要穿舒适、柔软的;
- 4. 臀部有皮疹症状的应该随时清理大小便,并注意保持臀部干燥;
- 5. 服用抗毒药物以及清热解毒药物,并补充维生素;
- 6. 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皮疹造成感染。

手足口病预防方法
接种疫苗

个人卫生
消毒预防

手足口病并发症
心肌炎
肺炎

脑膜炎
其他
传播途径

相关问答
孕小帮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