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多≠长得好,刚刚吃饱才是最好的喂养状态

40 关注
4373 浏览

吃得多≠长得好,刚刚吃饱才是最好的喂养状态

你家宝宝有没有过度喂养过?之前生老大那会,虽然提前学习了喂养知识,但是每次娃一哭我就心软,结果经常出现喂养过度,肚子老是鼓鼓的,还一直咕咕噜噜响,经常吐奶。过度喂养对宝宝有很大危害,过度喂养的信号,宝妈们一定要牢记!通常情况下,婴儿在满2个月前,体重每天都会增加30-50g,一个月体重可长到1-1.5kg,如果1个星期内,宝宝的体重没有增加到100g,很大的可能是给宝宝的奶量不够。宝妈在喂养时一定要注意宝宝给出的这些信号啊!
宫雪
最后编辑于2022-12-20 18:16
分享
甄平的主页
甄平
已帮助2位姐妹
发布于2022-04-20 10:24

无论是喂母乳还是奶粉的宝宝从出生之后每一顿都是有一定剂量控制的,婴儿由于语言表达不到位,所以所有的情绪都是通过哭泣来传达的,很多家长在小孩哭时都会认为“是不是饿了”,由此就出现了过度喂养的情况。有时候还会因为家长的过渡焦虑导致喂养过度。所以识别宝宝的情绪很重要,适度喂养也很重要。

过度喂养的征兆

  1. 1. 肚子经常胀气,导致哭闹;
  2. 2. 大便颜色是绿色,有时候会有泡沫,散发出酸臭味;
  3. 3. 拒绝吃奶、吃饭,发育不好,体重不增反减;
  4. 4. 睡不安稳、小睡时间短,夜醒次数多。

从两个月开始就可以逐渐让宝宝适应固定喂养频率和剂量,每次奶量尽量控制在100毫升到150毫升之间,间隔三到四个小时喂一次,一天大概需要喂奶六到七次,到了第三个月奶量增加到120毫升-180毫升,间隔时间相同,但是每天喂养的次数可以适当减少一到两次。

四个月到六个月宝宝已经逐渐接触辅食,所以在奶量上应该适当减少,并且宝妈们还要逐渐拉长夜奶喂养时间,这样在之后戒掉夜奶时菜户更加轻松。如果宝宝出现抗拒奶粉或者母乳的情况,就不要在强迫进食,找到原因比过度进食更加重要。

没有更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