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早保胎,过来人分享胎停育的前兆分泌物图片
胎停育前兆分泌物的性状表现是比较特殊的,一般会呈现褐色、粉色或是鲜红色,如果女性身体比较敏感,还可能会出现腹痛、腰酸、阴道出血等症状,其中阴道出血的表现形式复杂。当阴道出现这些异常分泌物性状,要考虑是胎停育,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B超检查,如果B超检查发现没有孕囊,没有胎心胎芽,抽血检查HCG水平下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终止妊娠。
胎停育即胎儿停育,是孕早期常见病之一,怀孕8~12周为胎停育出现的高峰期,与胚胎、环境、母体、父亲等因素相关,还有一些胎停育成因不明,胎停育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发展为稽留流产和不全流产,严重危害母体身体健康。所以胎停育发生后一般医生会建议及时终止妊娠,想要避免这种不良结果,孕妇要知道胎停育可能会出现的前兆,以及胎停育前的分泌物样子,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科普一下。
胎停育前兆分泌物样子
胎停育不仅会给女性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严重损伤女性的心理健康,所以胎停育早发现,早处理真的十分重要,其实胎停育发生前会出现一些征兆,比如阴道分泌物性状改变,部分女性胎停育的时候其分泌物颜色可能是褐色或者粉色的,也有的是鲜红色。
经验分享
当然,每位女性的体质都不一样,所以在怀孕后,发生胎停前的征兆也有差异,为了帮助大家及时辨别胎停育前分泌物的样子,以下为部分网友和大家分享一下胎停育的前兆分泌物图片:
- 1. 金名王汪:我是四个月胎停的,胎停前发现内裤上有粉红色的分泌物,肚子也有点痛,当时吓惨了,赶紧去医院检查,检查就发现胎停,做了手术刮宫,现在又怀了一个,三个多月了,也很害怕;
- 2. 吃完我辣条还想跑:之前有过一次胎停育,当时胎停我感觉我的症状不明显,就只是白带有点黄,也没有腹痛,也没有出血,就无缘无故胎停了,现在是孕九周,希望宝宝平安健康出生;
- 3. 背朝天的花开:我是70天的时候胎停育,前一两天有褐色分泌物,但量不多,腰部酸痛,肚子还有胀,到医院做B超检查的时候发现没有胎芽和胎心,然后就就流掉了。
以上就是部分过来人的经验分享,仅供参考。总的来说,大多数女性胎停育[1]的时候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只有部分身体比较敏感的女性阴道分泌物可能是褐色或者粉色的,也有的是鲜红色,但是都不常见,想要避免胎停育,还是建议大家按时产检。
孕期胎停育的症状表现
大多数女性胎停育的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少数女性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比如腹痛、腰酸、阴道出血等,其中阴道出血的表现形式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一些褐色的分泌物或者一些血性的白带、粉红色的分泌物,有可能伴有轻微的下腹部不适。
如果孕期胎停育症状严重,那么阴道流血会越来越多,量比较大,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和来例假比较相似,腹痛也会进一步加剧,部分孕妇可能还会发现胚胎组织物随着血液排出的情况,这种情况十分危急,可能会导致失血性休克,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判断胎停的家用小办法
胎停育如果发现比较及时,及时通过药物流产或是手术刮宫等方式治疗后,女性能很快恢复。但是如果胎停育发现较晚,没有及时处理,胎盘组织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有可能引起大出血,感染,从而导致刮宫困难,严重还会导致继发性不孕,所以下面教大家以下判断胎停的家用小办法:
- 1. 妊娠反应是否消失:胎停的孕妇会失去孕期的生理反应,比如没有恶心呕吐、厌油腻的现象,而且乳房的胀痛也会消失;
- 2. 有无腹痛和阴道出血表现:胎停后孕囊不再生长,女性激素水平会逐渐恢复,在激素的作用下子宫收缩,导致孕囊脱落,就会导致孕囊与内膜之间小血管破裂出血。
以上就是判断胎停的两个家用小办法,当然这两个症状并非是判断胎停的绝对标志,所以家用小办法的判断结果仅供参考,重要的还是要到医院做B超检查才能判定,如果确诊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处理。
怀不上,生不了
虽然国内生育政策已经逐步放宽,但是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很多女性仍然面临着怀不上,生不了的困境,以下是很多女性目前难以解决的生育难题,给大家总结出来,希望能对大家备孕有所帮助。
- 1. 怀孕吃2只螃蟹流产了
- 2. 怀孕肚子胀气就是胎停
- 3. 为啥二胎比一胎难怀
- 4. 二胎难怀怎么办
- 5. 为什么8-12周容易胎停
- 6. 怀孕没你想的那么容易
- 7. 孕中期褐色分泌物不要怕
- 8. 原来胎停育是有征兆的
- 9. 老公弱精4次怀孕都生化了
- 10. 有褐色血说明胚胎已经生化吗
- 11. 想怀孕怀不上教你三招
- 12. 越早出现胎心越不容易胎停
- 13. 有胎心胎芽后胎停最大原因
- 14. 孕妇用力拉屎会导致胎停吗
- 15. 怎么确定孕囊掉出来了
- 16. 小产坐月子得正确方法
总的来说,女性想要摆脱怀不上,生不了的困难局面,首先要寻找难孕的病因,然后对症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身体调理和心理调理,只有夫妻双方身体达到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才有可能备孕成功。
孕小帮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