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症状及诊断标准-对胎儿影响

0人评论
8197次阅读 发表于2023年7月21日 14:12:2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以妊娠期出现搔痒及黄疸为特点,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高,其发病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现已广泛地引起临床的重视。虽然近20年来很多学者致力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但是,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

中文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发病部位
上腹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产科
典型症状
恶心、孕妇腹胀
检查项目
血常规、肝胆B超
高发人群
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孕妇雌激素水平、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有抓痕,以及皮肤或巩膜发黄,多在妊娠中晚期出现,生产后可自行消失。该病对孕妇的影响不大,但可能导致胎儿早产、缺氧、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

胎儿早产或死亡

基本病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孕妇雌激素水平、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此外,慢性肝胆疾病、家族史、既往病史、怀有双胞胎、怀孕方式为人工授精等,是诱发该病的危险因素。

在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当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一方面可以阻碍胆汁酸的代谢,使胆汁酸的含量增加;另一方面可以改变肝细胞膜的组成,导致其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胆汁不易从细胞中流出,或者通过信号传导改变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引起胆汁向肝内回流,最终引起胆汁淤积。

诱发因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诱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基础疾病、既往病史等因素有关,具体的因素根据不同的表现情况而不同,一些主要的诱因如下:
  1. 1. 基础疾病:主要指慢性肝胆疾病,如丙肝、非酒精性肝硬化、胰腺炎、胆结石、胆囊炎等,患有上述基础疾病的女性在怀孕时容易出现肝内胆汁淤积症;
  2. 2. 既往病史:如果之前怀孕时出现过肝内胆汁淤积症,再次怀孕后极易复发;
  3. 3. 怀孕特点:怀有双胎的孕妇与怀有单胎的孕妇相比,发病风险明显增加;此外,怀孕方式为人工授精的孕妇比自然怀孕的孕妇发病风险更高;
  4. 4. 年龄:年龄>35岁的女性更容易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

另外,还有可能与免疫因素等有关。如果怀疑自己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减少,导致产后出血。

典型症状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症状多在怀孕中晚期出现,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抓痕,以及巩膜、皮肤发黄,少数患者可伴呕吐、胃口差等消化道症状。具体症状分析如下:

  1. 1. 皮肤瘙痒:一般为首先出现的症状,瘙痒的部位最初为手掌、脚掌或者肚脐周围,之后随着症状加重,全身各部位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瘙痒,而且晚上瘙痒会加剧,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失眠,该症状多在怀孕晚期出现,生产后1~2天消失;
  2. 2. 黄疸:即全身皮肤、巩膜等部位发黄,一般在瘙痒出现后半个月至一个月内发生,在患者生产后1~2周内消失;
  3. 3. 皮肤抓痕: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的条状抓痕,多因患者自觉瘙痒难忍抓挠皮肤所致。
皮肤瘙痒症状

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还可能存在一些伴随症状,比如伴有恶心、呕吐、胃口差、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

并发症

对于母亲来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如果脂肪吸收不佳,大量排油脂样粪便,可能出现维生素K缺乏的情况,会导致产后出血。而对于胎儿来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因体内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对胎儿的毒性作用明显,可导致早产、新生儿脑内出血、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等严重后果。

相关检查

当孕妇出现了皮肤瘙痒、巩膜或皮肤发黄的症状,尤其是妊娠中晚期孕妇,可怀疑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此时应该及时就医检查,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检查方法。

医生查体

通过视诊观察患者皮肤表面是否有抓痕,以及皮肤或巩膜是否变黄等,有利于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内胆汁淤积症,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

  1. 1. 血清胆汁酸水平检测:主要包括总胆汁酸和甘胆酸的测定,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这两项指标会明显升高,有利于疾病的确诊和严重程度的确定;
  2. 2. 肝功能:主要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血清α谷胱甘肽转移酶等肝酶水平的检测,肝内胆汁淤积的孕妇指标会升高;
  3. 3. 胆红素:可辅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内胆汁淤积等肝胆疾病。
特殊检查
  • 病毒学检查:有利于排除病毒感染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等;
  • 病理检查:当病情较重且诊断不明时,通过肝组织活检可排除其他疾病,有利于明确诊断。
病毒学检查

一般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等初步诊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治疗方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的主要目的为减轻瘙痒症状,降低血胆汁酸、肝酶等的水平,适当延长孕周,改善怀孕的结局。

药物

目前尚无能够治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目的为适当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胆汁酸、肝酶、胆红素等指标,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 1. 降胆酸药物:主要包括熊脱氧胆酸和S腺苷蛋氨酸,但目前对熊脱氧胆酸的治疗存在争议。对于症状严重、单药难以治疗的患者可尝试联合用药。S腺苷蛋氨酸可能导致孕妇生物钟紊乱,建议睡前服用;
  2. 2. 维生素K:一般在孕妇生产前使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时发生大出血的风险,但该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输注速度过快可能会引起出汗、心慌、面部潮红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孕妇在用药时应注意观察;
  3. 3. 保肝药物:主要针对肝酶水平升高的孕妇,如葡萄糖、维生素C和肌苷等药物对肝脏均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肝功能,用药后需监测肝功能;
  4. 4. 止痒药物:如炉甘石洗剂、抗组胺药物等,可以缓解瘙痒。其中,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等可能引起嗜睡、乏力等症状,用药后避免驾车或进行其他精密活动,以防导致危险。
维生素C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手术

如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病情严重,且胎儿监护指标异常,需要及时终止怀孕,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剖宫产或阴道分娩。

  • 阴道分娩:适用于轻度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一般患者孕周小于40周,而且没有其他需要剖宫产的指征;
  • 剖宫产:主要适用于存在产科指征的患者。

除了常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外,其实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还可以进行中药治疗,只是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护理须知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日常需注意皮肤的清洁保湿,避免接触使皮肤瘙痒加重的食物或物品,保持良好的心态。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产检,做好胎儿宫内状态的监护,对症处理胆汁酸等异常指标,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

家庭护理

  • 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安胎环境;
  •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给予患者精神支持。
皮肤护理
  1. 1. 定期修剪指甲,不要过度抓挠皮肤,以免加剧痒感或造成伤口感染;
  2. 2. 避免使用热水、肥皂水冲洗,使用温和的护肤产品;
  3. 3. 选择舒适纯棉的衣物,避免粗糙的化纤织物摩擦身体加重痒感;
  4. 4.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内衣裤。
病情监测
  • 孕妇的生化指标:主要包括总胆汁酸和肝功的监测,建议1~2周检查一次,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缩短检查间隔,一直监测至孕妇生产为止;
  • 胎儿的宫内情况:通过胎动次数计数、胎儿电子监护、超声等方法评估胎儿的宫内情况,从怀孕第34周开始,每周测一次,以便尽早发现胎儿缺氧,及时终止怀孕。

预防措施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定期产检,做好胎儿宫内状态的监护,对症处理胆汁酸等异常指标,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此外,通过以下皮肤护理措施,有利于减轻痒感:
  1. 1. 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洗,避免水温过高、肥皂水搓洗,使用温和刺激的护肤产品;
  2. 2. 做好皮肤的保湿,干燥性皮肤科选用油性的保湿霜;
  3. 3. 避免过度搔抓皮肤,定期修剪指甲;
  4. 4. 避免接触对皮肤有刺激的食物或物品;
  5. 5.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 6. 保持心情愉悦,学会合理排遣自身压力。
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洗

温馨提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的危害较大,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根治措施,对于患有本病的孕妇,应该加强监护,定期进行产检,以便早期发现本病对胎儿的影响并及时处理,在确保胎儿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延长孕周,减少早产。

参考资料
1.戴钟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时终止妊娠的时机选择》.实用妇产科杂志
[引用日期 2023-07-21]
如果您对该内容存疑,请点击右侧纠错
纠错
免责声明:

孕小帮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辛苦创作,用心动赞美作者
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吧~
文章作者
维维安
已帮助3位姐妹
1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疾病库
疾病库
721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