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0人评论
5863次阅读 发表于2023年9月26日 16:37:18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是一种由丙酮酸激酶基因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该病是仅次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最常见的红细胞酶病,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可分为遗传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后者可由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引起。

名称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就诊科室
儿科、血液科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多发人群
有遗传病史的婴幼儿
传染性
并发症
黄疸、胆石症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为染色体异常导致丙酮酸激酶缺乏,而丙酮酸激酶是红细胞磷酸戊糖途径的辅酶,丙酮酸激酶缺乏红细胞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无氧糖酵解,造成红细胞内无法正常的呼吸,能量产生不足,出现溶血性贫血的病症。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属于罕见疾病

诊断与检查   

丙酮酸激酶基因异常可导致红细胞对钾离子通透性增强,致使红细胞膜钠钾泵供能障碍,最终导致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内破坏发生溶血,临床以皮肤和巩膜黄染、贫血、脾大为主要表现。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常需借助基因检查进行诊断。

基因检查

  • 目前已报道的PK-LR基因突变有>180种;
  • 在美国与中欧、西欧地区最为常见的是第1529位点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deninedeoxyribonucleicacid,A)突变;
  • 南欧最为常见的是第1456位点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thyminedeoxyribonucleicacid,T)突变;
  • 亚洲最为常见的是第1468位点T突变;

但传统Sanger测序不能检测出PK-LR基因的大片段缺失、基因调控区与突变或隐藏性内含子突变等。而下一代基因测序的应用,不仅可以检测出上述Sanger基因测序不能检测的突变位点,亦可在确定PK-LR基因异常的同时,找寻出其他可能的更多的导致相似临床表现的基因异常。

对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的x光片进行检查

除了上述检查方法外,还有其他其它辅助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具体症状、体征的不同,可选择心电图、B超、 X线等检查。

怀孕生育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并且为隐性遗传。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对人体危害很大,患有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父母,可能会使后代出现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一系列症状。所以为了减少下一代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几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在患病期间不建议生孩子。
如果坚持生育,建议在疾病彻底治愈后再进行怀孕。并且,孕妇在怀孕期间可以进行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筛查,通常在孕16-20周进行,可以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苯丙氨酸含量,来判断是否存在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此外,如果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筛查结果为阴性,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但是如果筛查结果为阳性,需要进一步确诊试验,如羊水检查、DNA检测等,以确定胎儿是否存在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健康医典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阳性是一种限速酶,同时也是一种多酶复合物。若儿童丙酮酸偏低丙酮酸脱氢酶呈阳性,有可能是因为胆汁淤积性肝病所引起,也有可能是因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所引起,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皮肤瘙痒,同时也会导致黄疸出现,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导致肝硬化,甚至会导致肝细胞癌的出现。

症状表现

丙酮酸激酶缺乏主要是慢性溶血及其合并症的表现,病情轻重不一,儿童丙酮酸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浑身无力、头晕等症状。丙酮酸激酶偏低的典型症状是贫血、皮肤及巩膜黄染、脾大。其中贫血最常见,其次是皮肤及巩膜黄染,脾大相对不常见。少数患者也可出现伴有黄疸、胆石症和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

发病原因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着是生化变异导致的,再就是有遗传因素导致,还有就是基因突变。丙酮酸缺乏具体的发病机制作主要就是引起溶血,有可能会导致ATP生成减少。还有就是丙酮酸缺乏导致溶血的主要因素就是因为ATP缺乏时,钠离子在红细胞内虚机,红细胞肿胀成球形,球形红细胞通过脾时被破坏,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治疗方法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是对症治疗,通常为预防感冒和传染病,可辅以叶酸、核酸干酪、维生素C等。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通过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差,可以在医院通过脾切除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由于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无有效对因治疗方法,所以以治疗效果因人而异。

大多数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为遗传性疾病,所以有类似家族病史的孕妇应做好遗传咨询,检测致病基因,就生育问题早期进行处理。对有类似家族病史的孕妇应做好遗传咨询,早期进行羊水基因检测,避免生下携带致病基因的孩子。

疾病释疑

Q: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影响寿命吗?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痊愈,不会影响寿命。 大多数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经切脾治疗后痊愈。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经积极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一般于脾切除术后一周复诊,复诊时检查血液中血红蛋白及胆红素含量。

Q:儿童体内丙酮酸含量偏低怎么办?

儿童体内丙酮酸含量偏主要是慢性溶血及其合并症的表现。病情轻重不一可以是严重的新生儿黄疸甚至可出现胆红素脑病,需要血液置换或多次输血,少数患者直到成年或年老才发现贫血还有的因骨髓功能完全代偿。

Q: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吃什么食物好

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饮食调理的目的是促进患者血细胞恢复,防止因食物加重溶血现象,因此患者宜吃高蛋白质、高铁元素的食物,如遇热、虾肉;溶血发作时忌食高酸性食物,如猪肉、牛肉、鸡肉、白米、花生、啤酒等。

参考资料
1.李寅 , 李华钟 , 林金萍 .《生物合成谷胱甘肽种间耦合ATP再生系统的构建》.微生物学报
[引用日期 2023-09-25]
如果您对该内容存疑,请点击右侧纠错
纠错
免责声明:

孕小帮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辛苦创作,用心动赞美作者
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吧~
文章作者
骑行天下
已帮助2位姐妹
2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生理指标库
生理指标库
259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