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

0人评论
5820次阅读 发表于2021年12月10日 09:28:57

甲胎蛋白的正常值是根据不同检测方法决定的,酶联免疫检测法的正常值是小于25ug/l,放射免疫检测法的正常值是小于20ug/l,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是因为怀孕引起,也有可能是因为慢性肝炎、肝脏肿瘤等疾病导致,甲胎蛋白偏低没有任何临床意义,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中文名称
甲胎蛋白
正常值
<25ug/l
偏高原因
怀孕、肝癌
偏低原因
生活不规律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检查方法
抽血检查

甲胎蛋白[1]是肝癌检查中的特异性标准,主要用于诊断肝脏异常,甲胎蛋白可能存在偏高或者偏低的情况,偏高则代表存在异常,偏低并没有任何的临床作用,属于是正常情况,甲胎蛋白偏高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导致,怀孕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甲胎蛋白是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都存在,出生两周之后就会迅速消失。

甲胎蛋白主要用于检查肝癌

甲胎蛋白正常值

甲胎蛋白的正常值是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决定的,最常用的有两种检查方法,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甲胎蛋白的正常值是<25ug/l,放射免疫检测法检测甲胎蛋白的正常值是<20ug/l。甲胎蛋白主要存在于胚胎时期所产生的肝细胞之中,属于是一种糖蛋白。

甲胎蛋白异常

甲胎蛋白异常一般都是因为体内的肝细胞发生癌变,癌变之后人体内就会恢复甲胎蛋白的产生,随着病情加重,就会让甲胎蛋白越来越高。

甲胎蛋白的正常范围以及异常原因

甲胎蛋白偏高

导致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原因个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就是怀孕,病理性原因就非常多,比如肝脏肿瘤、慢性肝炎等,甲胎蛋白偏高原因如下所示:

怀孕

怀孕的时候甲胎蛋白[2]会出现短暂性的升高,到怀孕7个月左右就会稳定在一个峰值,甲胎蛋白是胎儿正常血浆的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成分。

怀孕会导致甲胎蛋白偏高

肝脏肿瘤

肝脏肿瘤是甲胎蛋白偏高最常见也只最主要的原因,一般超过20ug/l之后,肿瘤细胞就会恢复产生甲胎蛋白的能力,就会导致甲胎蛋白偏高。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的病中期甲胎蛋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高,大部分都会在50~300ug/l之间,并不会出现持续升高的情况,治疗之后立即就会恢复正常。

慢性肝炎会使甲胎蛋白偏高

甲胎蛋白偏高的危害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对胎儿,如果偏高过于严重,有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的情况出现,轻微的偏高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甲胎蛋白偏高治疗方法

甲胎蛋白偏高之后必须要对症治疗,不能随意用药,必须要找到导致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然后进行个性化的针对性治疗。比如是肝癌引起的甲胎蛋白偏高,那么就必须要治疗肝癌,可以选择手术、化疗、药物治疗等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法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

甲胎蛋白高如何治疗

调养方法

甲胎蛋白[3]偏高主要是通过饮食方面进行调理,可以选择一些清淡并且营养物质非常丰富的食物,甲胎蛋白偏高的患者需要多补充一些维生素,可以帮助病情恢复。甲胎蛋白偏高患者一定不能吃高脂肪、辛辣刺激、含糖量高的食物。还要规律自己的生活,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

甲胎蛋白高需要多吃维生素食物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慢性肝炎、肝脏肿瘤等,所以甲胎蛋白偏高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治疗方法。

甲胎蛋白偏低

甲胎蛋白偏低是一种生理现象,在没有怀孕的情况下人体内的的甲胎蛋白含量都是非常低的,血清检查基本都检查不到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偏低并不是疾病问题导致。只有甲胎蛋白偏高才有可能是疾病,甲胎蛋白偏低并没有任何临床意义。

解决方法

甲胎蛋白偏低大多都是因为生活不规律引起的,只要调理一下自己的生活,多休息,饮食方面选择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了。

甲胎蛋白偏低后的处理方法

甲胎蛋白检查

甲胎蛋白检查主要是通过抽取静脉血液进行分析检查。最好是在早上九点左右检查,注意检查之前的8小时内不能进食,不然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检查的作用

甲胎蛋白检查的主要作用是判断肝脏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果甲胎蛋白检查出偏高等现象,一般都说明肝脏细胞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甲胎蛋白检查主要判断患者肝脏是否异常

甲胎蛋白检查的费用是非常低的,只需要30~40元左右,但是不同医院和不同地区规定的检查费用可能都不一样,具体费用可以咨询当地医院或者妇幼保健院。

参考资料
1.徐建业,林丁,李伟道,等.《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准确性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引用日期 2021-12-09]
2.邵浙新,徐骁,郑树森,等.《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甲胎蛋白的变化与肿瘤复发》.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引用日期 2021-12-09]
3.常彬霞,辛绍杰.《甲胎蛋白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引用日期 2021-12-09]
如果您对该内容存疑,请点击右侧纠错
纠错
免责声明:

孕小帮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辛苦创作,用心动赞美作者
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吧~